北京采取五方面措施确保“大灾之后无大疫”中新社北京分社
(资料图)
中新网北京新闻8月10日电 (记者 陈杭)北京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夏林茂9日在北京市防汛救灾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北京市遭遇特大暴雨灾害后,灾区民众面临饮水、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威胁,存在肠道传染病、虫媒传染病等疾病流行风险。北京第一时间研究部署,确保“大灾之后无大疫”,主要采取了以下五方面措施。
一是全力救治伤员,保证灾区医疗服务供给,这是灾后北京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。北京组织1.28万名医护力量参与灾区医疗防疫工作,共转伤病员3300余人次,其中最大的98岁,最小的为刚出生几个小时的双胞胎新生儿。各医院组织专家24小时值守,开辟绿色通道救治伤病员,目前病员病情平稳。灾区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恢复诊疗,村卫生室正通过不同方式送医送药上门。北京紧盯12345热线,确保民众就医诉求件件有着落、服务得保障。
二是做好生活用水和食品安全工作,让民众饮食饮水安全放心。北京加强全市统筹,多渠道调集150余辆供水车辆24小时运水进村,并为断水村安置大型储水罐,提供瓶装水和包装食品。同步组织专业队伍对水厂、供水管线和自备井逐个清淤、置换、消毒、检测,力争尽快恢复正常供应。广泛宣传教育民众注意饮水安全和食品安全,不饮用生水,不食用过期或浸泡食品,并加强监督检查。对设置的集中安置点,确保食品和饮水安全、良好通风、厕所卫生等。
三是迅速启动爱国卫生运动,保持人居环境卫生,切断疾病传播链条。全市启动实施社区清淤、除四害等专项行动,组织动员17万余名党员干部和15万余名志愿者开展环境清理,调配消毒物资支援灾区。北京抽调疾病控制、卫生监督等148名专业骨干、160名防疫小分队和51名消毒专家队伍前往灾区,确保科学精准消杀。抓好生活垃圾清运、厕所清理重建、无害化处置动物尸体。北京持续开展健康科普宣传,通过各类媒体平台推送,已覆盖300多万人,播放量113万余次,提高民众防疫意识和能力。
四是加强环境危险因素和疾病监测。北京在受灾地区建立健全多方面、多环节疾病风险监测体系,持续开展肠道传染病监测、受灾居民症状监测、供水安全监测和蚊蝇等病媒生物密度监测,及时发现灾后疫情风险,及时处置,目前情况整体平稳。
五是关注民众心理情绪问题,加强灾区民众心理疏导。组织24名市级心理卫生专家队伍深入灾区,并与12345市民热线联合,开通18条心理援助热线,24小时提供服务。
夏林茂表示,通过前一阶段的努力,目前受灾地区饮水、食品卫生得到有效保障,污染环境正在及时清理消毒,传染病疫情形势平稳,未发现肠道传染病等聚集疫情。
夏林茂说,下一步,北京将结合灾区恢复重建,继续坚持预防为主、市区联动、群专结合、群防群控的卫生防疫方针,严格监测疾病和饮水安全、持续开展病媒生物防治和健康教育,持续保障好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。(完)